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

追蹤咖喱



追蹤咖喱  文:王二

咖喱嘛,我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屬於印度。然而在印度的傳統食譜上,根本沒出現過我們所謂「咖喱」這東西,她甚至連一個專門用於稱呼這些香料混合物的名稱也沒有。咖喱今天不單成為全世界熟知的料理,英國人更把它視為「國菜」(national cuisine),原因何在?它有多影響我們的味蕾?咖喱本身究竟又從何而來?

來自英國的歷史學者莉琪,在印度喝完一碗咖喱肉湯之後,猶像中了毒似的,開始不斷追溯這食物與各地歷史文化的淵源,並寫成《咖喱群像》一書,獲得英國Amazon讀者的極高評價。

即使你沒到過印度,也可想像到是一個多麼「大雜燴」的國家,你可說它是多元,更貼切的其實是混亂。然而,印度人天生懂得一套混亂處理大法。那管前面放着二三十種不同顏色不同味道的香料,他們都有辦法妥善地做出一碟香味四溢的誘人菜肴。書中指出,第一份來自英國人的「咖喱」觀察報告,形容印度人喜歡把肉切片或切塊,加入「洋葱、香草、根莖類作物、薑和其他香料,還有比例恰到好處的奶油,烹調出的菜肴能滿足每一張嘴」。文字中沒出現過「咖喱」一詞,當食物傳到歐洲後,人們為方便稱呼這個大雜燴香料烹調法,便借用了「kari」這印度當地稱呼醬汁的字眼的發音,最後由英國人拍板以curry作為這印度菜肴的通俗名稱。

此書不單介紹了許多極受歡迎的咖喱菜肴,還有印度人、英國人、亞洲人不斷創造、發現、烹製與食用這些菜肴的故事。不得不提書中多幅色彩斑斕的有趣圖像,有印度皇室成員招待蒙兀兒王朝的烤鵝餐宴情景,以及古時廚師與烤肉師傅的工作情况等。



《咖哩群像──印度料理文化誌》
作者﹕莉琪.科林漢(Lizzie Collingham)
出版﹕財信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